」村民便回答「不是,你再往上面一點,那就是蠻子的村子了。
在這個過程中,大腦確實改變了自身神經元的活化情況。這3幅圖畫的是:一艘進到瀑布下的潛水艇、一隻單腳倒立的蜘蛛,以及跳台滑雪選手在出發之前向下遠眺觀眾
文:麗莎.費德曼.巴瑞特博士 大腦(幾乎)可以預測你所做的每一件事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到你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為止,你的大腦一直被塞在黑暗無聲的頭骨中。你的大腦在計畫與執行喝水及吞嚥動作的同時,就在預測喝水後會出現什麼樣的感覺,所以才讓你在水確實作用在血液的許久之前,就覺得比較不渴了。你的大腦可以汲取你人生中的過去經驗,也就是你個人發生過的事情,以及你從朋友、老師、書籍、影片與其他來源學習到的事物。這些資訊不會以我們多數體驗到的視覺、嗅覺、聽覺與其他感覺等有意義的形式出現。在這個過程中,大腦確實改變了自身神經元的活化情況。
大腦日復一日地持續從眼睛、耳朵、鼻子與其他感官接收外在世界的感覺資訊。在喝完最後一口水後的幾秒,你可能就覺得不那麼渴了。《輕鬆搖擺》或許最符合「後同婚電影」,講述同志家庭長大的小孩所遭遇的社會歧視,全片採輕鬆詼諧筆觸,也許是台灣少數普遍級、適合低學齡觀賞的同志電影。
眾人撐著傘、相互依偎注視著立法院轉播,冀盼《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》通過。2020年是金馬獎的同志大年。此外賣座電影亦包含同志元素,《無聲》高難度描繪受害男學生的情慾創傷、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以破億數字創下同志電影票房里程碑,捧紅兩位男星、電影金曲,登上串流平台放送全球,說是台灣同志電影之光,當之無愧。電視電影方面,周美玲拍攝的《蕉園的秘密》,故事設定是美麗島事件下的台灣人與馬國華僑的同性愛戀,亦為「六城彩虹計畫」第五作檳城篇。
同屆金穗獎短片輔導金單元,有三部同志電影。延伸閱讀: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是同志「東方主義」?焦糖轉貼的匿名負評錯得離譜 儘管前述四部電影受惠獎項加持在「雅」(獎項)與「俗」(票房)皆連帶有所斬獲,卻不若同屆入圍的新加坡電影《男兒王》叫我驚豔。
來到2021年,卻是猛爆出閘,《迷失安狄》講述馬來西亞跨性別的艱困環境、《緝魂》以輕科幻類型遊走性別框架、《愛.殺》以女女情慾挑戰道德邊界、《揭大歡喜》以莎劇元素顛覆既定性別、《非法母親》紀實女同伴侶求子的艱辛現局、《多肉女子生存之道》被攝者為倡議身體平權的女同運動者。以年度短片盛事金穗獎作為觀察場域,2020年便出現六部同志電影。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,台灣已有5871對同性伴侶登記結婚。綜觀台灣電影長片一年出產約五十部,近兩年共計逾百部,扣除前述提及者,同志角色幾近於無。
久等通過之時,全員歡天喜地,朋友相擁而泣、陌生路人彼此慶賀,所有人一同寫下台灣歷史新頁,搭築驕傲的亞洲同志燈塔。延伸閱讀:【2020金穗】彩虹之後的光譜,雜談《她他》、《未命名》、《軍犬》、《偷偷》 或許是同志已成普世人權、不再「奇觀」,單純取材同志不若外籍移工、邊緣社會議題來得「可憐」,容易打動觀眾與評審。《迷藏》則描述國中生對於APP約炮的摸索與試探,貼合網路科技對時下同志的影響。《宵禁》藉美麗島事件背景形塑政治情慾雙向的道德辯證,《雨水直接打進眼睛》乍看為台灣最常見的青春騷動作品,卻成功將單戀的甜美視覺化。
2021年金穗獎入圍作品,僅止三部同志主題電影。《前世情人的情人》,導演巧妙將台語電影的禁止自由戀愛對照同志婚姻平權,譜出今日新意。
《斌斌》聚焦男同本命「異男忘」,宛如夢幻泡泡勾勒小Gay迷戀異性戀的舉手投足。在這一年的影展片單中,有別於長片,台灣短片的虹光顯得繽紛多彩。
除了《我的靈魂是愛做的》明顯以同志作為主體,講述公民老師戀上已婚男子並牽扯HIV社會污名的混沌僵局,其餘如《灼人秘密》、《江湖無難事》僅止擦邊。不若香港有雲翔、楊曜愷、鍾德勝、洪榮傑持續創作,台灣導演僅周美玲量產出同志影視作品。2019年與2020年僅止《破處》幽微碰觸近乎友達以上的男男情誼。反觀歐美電影,容易出現同志配角,這差距的背後原因,究竟是海外市場考量、主創團隊的主觀意識、或是性平教育未落實?我沒有正確答案,但這卻是血淋淋的量化數據。影展方策劃「彩虹之後」單元,其中囊括《偷偷》與《未命名》,前者以校園威權暗指社會對同性情慾的不友善,後者則細膩描繪青年的自我認同矛盾與未來迷茫。如此輕鬆講述性別議題的「全年齡向電影」,竟由新加坡搶先產出,顯示當今台灣電影產業的盲點與匱乏
延伸閱讀:《刻在你心底的名字》是同志「東方主義」?焦糖轉貼的匿名負評錯得離譜 儘管前述四部電影受惠獎項加持在「雅」(獎項)與「俗」(票房)皆連帶有所斬獲,卻不若同屆入圍的新加坡電影《男兒王》叫我驚豔。截至2021年4月30日止,台灣已有5871對同性伴侶登記結婚。
最聰明的是《合十》,以鄉野傳說定調影片奇幻屬性,不慍不火地夾雜同儕愛戀與佔有慾,突破同志電影的既定想像。來到2021年,卻是猛爆出閘,《迷失安狄》講述馬來西亞跨性別的艱困環境、《緝魂》以輕科幻類型遊走性別框架、《愛.殺》以女女情慾挑戰道德邊界、《揭大歡喜》以莎劇元素顛覆既定性別、《非法母親》紀實女同伴侶求子的艱辛現局、《多肉女子生存之道》被攝者為倡議身體平權的女同運動者。
2020年是金馬獎的同志大年。社會樣貌的變化,如何反應或未反應於影視作品?而在成本規模懸殊的長片與短片之間,又有哪些差異?本文將回顧台灣近兩年內的同志/酷兒電影,聚焦文本中的性別元素,以期梳理出發展傾向與趨勢,並提出反思。
除已提及的《偷偷》與《未命名》,《她他》描繪女同學愛上性別認同模糊的男同學、《軍犬》改編文學聚焦軍人的電話愉虐控制、《泳隊》講初萌愛戀。眾人撐著傘、相互依偎注視著立法院轉播,冀盼《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》通過。《大餓》是意想不到的亮點,藉由性向認同模糊的小男孩與減重未果的女主角互文對照,是台灣電影前所未見的處理。除了《我的靈魂是愛做的》明顯以同志作為主體,講述公民老師戀上已婚男子並牽扯HIV社會污名的混沌僵局,其餘如《灼人秘密》、《江湖無難事》僅止擦邊。
2021年金穗獎入圍作品,僅止三部同志主題電影。《男》片靈活將性別意識灌輸在笑鬧喜劇中,遊走新加坡電檢道德邊緣,以扮裝表演揭示出傳統父權男性、多元酷異社群承受的壓力。
同屆金穗獎短片輔導金單元,有三部同志電影。影展方策劃「彩虹之後」單元,其中囊括《偷偷》與《未命名》,前者以校園威權暗指社會對同性情慾的不友善,後者則細膩描繪青年的自我認同矛盾與未來迷茫。
《前世情人的情人》,導演巧妙將台語電影的禁止自由戀愛對照同志婚姻平權,譜出今日新意。其中埋得最深的莫過於《跟你老婆去旅行》,透過主題曲〈不完美的我〉歌詞,才能察覺未於影像文本明示的情愫。
在這一年的影展片單中,有別於長片,台灣短片的虹光顯得繽紛多彩。《親愛的房客》與《日子》入圍大獎,《親》片莫子儀細膩詮釋出家庭領養、暗櫃愛戀的苦痛,《日子》則大膽藉同志按摩訴說中年者的寂寞徬徨。2019年5月24日,大雨滂沱不停歇,青島東路周邊擠滿鬥士。延伸閱讀:【2020金穗】彩虹之後的光譜,雜談《她他》、《未命名》、《軍犬》、《偷偷》 或許是同志已成普世人權、不再「奇觀」,單純取材同志不若外籍移工、邊緣社會議題來得「可憐」,容易打動觀眾與評審。
不若香港有雲翔、楊曜愷、鍾德勝、洪榮傑持續創作,台灣導演僅周美玲量產出同志影視作品。電視電影方面,周美玲拍攝的《蕉園的秘密》,故事設定是美麗島事件下的台灣人與馬國華僑的同性愛戀,亦為「六城彩虹計畫」第五作檳城篇。
綜觀台灣電影長片一年出產約五十部,近兩年共計逾百部,扣除前述提及者,同志角色幾近於無。《迷藏》則描述國中生對於APP約炮的摸索與試探,貼合網路科技對時下同志的影響。
該年度金馬影展還播映了《德布西森林》導演郭承衢的新作《巴黎單身公寓》,該片以巴黎為背景,闡述法國彩虹公寓成員互動。《斌斌》聚焦男同本命「異男忘」,宛如夢幻泡泡勾勒小Gay迷戀異性戀的舉手投足。